身為股市中一度最負盛名的專業人才之一,金融分析師的職業前景早已受到新型基金的衝擊,而近日推出的歐洲新法規MiFID 2又成了一記重擊,令他們面臨優勝劣汰。這背後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分析師行業已經產生了太多的公司吹鼓手,卻一直缺少公正獨立的質疑者。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分析師如日中天,能夠一手操控企業聲譽。行業內兩三個大腕分析師“買入”或“賣出”的建議就能大幅影響股價。基金公司和很多財經記者都有賴分析師來識別公司的前景。頂尖分析師的收入也非常可觀。但那樣的黃金時代卻是建立在某些腐朽的根基之上:分析師的豐厚收入來自為大投行工作,大投行的業務包括在新股發行以及併購上為公司提供建議。因此,分析師自然會心照不宣地看好公司前景。久而久之,“買入”的建議遠遠超過了“賣出”。這看上去不像公正的分析,倒更像是市場營銷。


    這種情形為什麼竟一直存在?投資者從投行獲得優質的研究報告,但一直以來他們並不直接為報告付費,而是選擇研究報告做得好的投行幫他們從事證券交易掙佣金。這種“軟佣金”體系產生了兩個涉及利益衝突的問題。不管是哪種情況,實際為服務掏腰包的都是客戶,而不是基金公司。


    近日推出的MiFID(《歐盟金融工具市場指令Ⅱ》)新規禁止投行將研究報告與其他產品打包在一起,基金公司將必須單獨為研報付費。因此可以想見,它們會變得非常挑剔。格林威治協會(Greenwich Associates)的調查估計,今年在分析師研究報告上的預算可能會下降20%。


    特將我幾年前寫的《華爾街金融分析師的口頭禪:“利潤才是一切” 》再貼上來,和大家分享,溫故而知新:

分析師幾乎從來不會建議“賣出”,更別說“強力賣出”具體哪家公司的股票,因為這會搞砸與這些公司的關係,其後果是,分析師所在的券商可能將得不到這些公司的債券發行、股票交易、收購、回購等業務。如果說“賣出”這個詞的次數太多的話,你的老闆就很可能要請你走人了。


“利潤才是一切”

(文/陳思進)

 “Revenue is nothing,Profit margin iseverything!(營業額不算什麼,利潤才是一切!)”這是華爾街金融分析師的口頭禪。在華爾街,金牌金融分析師權高位重,往往建議“買入”一支股票時,股價會神奇般的上漲;而當建議“賣出”一支股票時,股價便鬼使神差般的下跌,似乎只要動動嘴皮子便大把美金落袋,年薪成百上千萬的不在話下。


然而事實上,金牌分析師的煩惱也是旁人所無法體會的,尤其是金牌分析師手下的團隊成員,有時為了找出某個行業的數據,比如次貸危機將給金融業帶來虧損的金額,可能連續幾週都要在辦公室工作到半夜。


他們的工作艱鉅繁複,必須每天帶著上司配發的“黑莓”(BlackBerry)手機,像婦產科大夫那樣24小時Standingby;埋頭在成堆的文件數據中,做收入分析、現金流量評估和研究資產負債表;還得為更大牌的分析師至少提供三份報告,以便那些“大師”對投資者發佈“買入”、“賣出”和“持有”等建議。真是“幹得比驢累,吃得比豬差,起得比雞早,下班比小姐晚,裝得比孫子乖,看上去比誰都好!”


而金牌分析大師的煩惱,往往就是必須學會說假話。如今華爾街上有成千上萬位的金融分析師,其中5%左右在追蹤研究金融業,他們所監督涉及的美國企業的總市值超過15萬億美元。分析師本應作為金融系統的巡查員,認真研讀企業的財務狀況,並告訴投資者正在發生的市場的真相。


但是在過去的幾十年,由於受到市場大盤走勢、競爭環境和每個公司各自問題的影響,股票上漲下跌起伏不定,使得買入與賣出評級的比例嚴重失衡,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從理論上來說,這個比例基本上應該是一半一半。然而,在二十世紀90年代後期,買入與賣出評級之比是100比1,甚至更高。有些分析師唯恐給他們所在的機構添麻煩,唯恐疏遠了他們研究的公司或是惹怒了自己的上司。


    我曾經的同事伊凡,就是一位金融分析師。他曾接到為一家健保產品公司做股票評級的任務。他看了那家公司的財報,其營業額(Revenue)一欄很漂亮,這倒不奇怪,因為是全北美名列前茅的大公司,不過一看利潤(Profit)卻不怎麼樣,股價當然上不去。這家公司便給出巨資,請伊凡的公司做出“強力買入”的評估。


伊凡接到任務後研究了多份關於這家公司的分析調查報告,發現這家公司為了降低成本,越來越多使用具有化學成分的膠囊,而這類膠囊在體內溶解困難,膠囊內的營養成分不但無法釋放起效,膠囊自身也很難消化,甚至積聚在消化道形成膠囊殘渣球。進一步更發現,其實那些健保產品中的營養成分都很難被人體真正吸收。


因此,伊凡認為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如果那些分析報導一旦被媒體披露,公司的營業額肯定不會大幅增加,利潤自然也不會有什麼突破。他給了“賣出”的建議,被“金牌分析師”(頂頭上司)大罵一通:“客戶是上帝,don't fxxx your job!”


分析師幾乎從來不會建議“賣出”,更別說“強力賣出”具體哪家公司的股票,因為這會搞砸與這些公司的關係,其後果是,分析師所在的券商可能將得不到這些公司的債券發行、股票交易、收購、回購等業務。如果說“賣出”這個詞的次數太多的話,你的老闆就很可能要請你走人了。


    其實正確的做法是,有著上萬陣容的華爾街金融分析師,本該憑籍自身的知識和智慧,對擁有相當控制權的上市公司做出獨立的評價和分析,增加透明度,讓局外人看清真相,切實起到監督和平衡利益的作用。---(金融讓誰富有)









松山區離婚證人萬華區離婚證人南港區離婚證人士林區離婚證人北投區離婚證人







板橋離婚證人三重離婚證人蘆洲離婚證人中和離婚證人新莊離婚證人新店離婚證人三重離婚證人中和離婚證人蘆洲離婚證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mmybetjiu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