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健保補充費放寬後 更有利除權息?
除權息的3個刻板印象
前天跟股市中的前輩(也是分析師),討論今年的除權息行情。本來想打聽一下他心目中的名牌,交換一下意見。沒想到他的回應,讓我大吃一驚!他說:「他不會參與除權息,因為政策對參與除權息太不利了,因為可扣抵稅率減半,又要扣二代健保補充費,還有長照費,所以參與除權息太不划算」。我沒有再多接話,因為這些是投資大眾對除權息的「刻板印象」,我的看法略有不同!
稅率差越大 越能節稅
首先我們來思考一下「可扣抵稅率減半」的事情,可扣抵稅率基本上就是除權息公司的稅率,以及個人所得稅率的差距,再乘上個人參與除權息的金額,做為退稅的設算。所以期望的是公司稅率越高,個人稅率越低,這樣差距越大才會有利。
可是現實情況裡,公司的稅率很少超過25%的,因為公司會利用各式各樣的投資抵減等節稅方法,壓低公司的稅率,所以要利用可扣抵稅率來節稅,其實效果是有限的。因此這一個反對因素,我認為不成立。
二代健保補充費 門檻放寬
第二個反對因素:二代健保補充費。大家可能都還停留在「領到股息超過5000元,就要被課2%的二代健保補充費」的印象。
可是這個規定,今年開始改囉!根據衛福部的公告,「從105年1月1日起,補充保費費率調降為1.91%,課稅的門檻拉高到20000元」。因此,投資朋友參與除權息又不被課到稅的空間,已經大大地放大了。
您嫌每一檔20000元太少嗎?
如果一家公司配息1元,你就可以買20張;如果是殖利率2%的股票,你可以投入的資金上限是100萬。如果配發的股利不同,可買進的張數也不同,例如配息2元,買進的張數上限是10張,配息4元,買進的張數上限是5張。我們可以仔細思考一下,一般投資人如果能夠有個500萬投資股市就已經很不錯了,參與一檔股票的除權息通常不超過100萬,也就不容易有超過門檻20000元,或是被課二代健保補充費的問題。所以這一點也不成立。
長照法還沒立法
第三個不參與除權息的原因是長照費。就我所知,目前長照費還沒立法,最快實施也是在民國107年,現在煩惱這個,是不是有一點杞人憂天呢?目前行政院擬定的費率為0.48%,比二代健保補充費還要少,如果二代健保費都沒有問題,長照費又怎麼會是問題呢?
大股東避稅有新方法
也許有人會問:「小股東不介意健保補充費,但大股東不會介意嗎?」我認為會介意,以往大股東會棄息賣出,造成股價崩跌。不過從去年開始,已經有了一些改變。就是大股東把股票轉給較低稅率的第三人,例如:自營商。
在除權息之後再把股票轉回給大股東,雖然金管會有注意到這個小漏洞,但目前尚無法可管。總之我預料大股東瘋狂棄權的情形會逐年減少,如果投資朋友怕被大股東倒貨,不妨試著分批承接,尤其是在除權息基準日再做介入,比較能夠規避價格的波動。
殖利率超過5%優先考慮
因此,我建議投資朋友至少中性看待除權息這件事,如果有不錯殖利率的個股,基本面也往上,可以擇優參與。
(中時電子報)
本文出自: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307002289-26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