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賺最多的一次,同時也是讓他達到財富自由的一檔股票,就是華亞科〈股號3474,於民國105年12月6日被收購下市〉。
他回憶,「民國92年,我跳槽到華亞科,進去之後開始員工認股,從每股15元開始大量認股,認到每股31元左右,每次認股張數都是幾百張,大量的認股,民國95年華亞科IPO〈首次公開募股〉的價格,是每股33元。」
吳家揚說,投資要賺錢,就是股票持有的張數要很多,所以他大量持有華亞科股票。而他最低價買在15元,最高價曾賣在40元,陸續買進持有上千張,靠華亞科這檔股票,兩年半的時間,就讓他賺進3千萬元,最後在37歲時,達到財富自由。
回憶這段致富的經歷,吳家揚說,「投資一定要熟悉,我在DRAM產業工作,研究景氣循環,且投資股票十幾年,當時從華亞科設廠的時間點,認為是谷底翻身的訊號,加上華亞科是台塑集團旗下的公司,綜合評估分析下,認為『有大魚要出現了』,所以公司有員工認股,我就一直認、一直認。」
身處於科技業當中,投資的股票調整為以電子股為主、其他產業為輔。而他曾經靠投資生技股穆拉德加捷〈4109〉,獲利上百萬元。
他分享,挑選穆拉德加捷的邏輯,主要是先從產業分析上,看好當時生技產業會有一波發展趨勢,所以民國95年、96年間,10幾塊錢開始買,陸續買了100多張,並在每股35至40元之間陸續賣掉,在這兩年的時間內,賺超過1倍。
技術分析是落後指標?
靠產業、財務分析選出飆股!
「股價從10幾元,漲到20、30元,台灣其實有很多這種股票,只是你做功課,就能把這些股票挑出來。」至於該怎麼挑?吳家揚說,技術分析和財務分析雖然是落後指標,但只要勤觀察、看趨勢,就能找到好股票。
一般而言,和股價關聯性最高的是公司的獲利。吳家揚認為,財報分析中,有四大項目必看,包括:第一、月營收成長率和年營收成長率;第二、毛利率、稅後淨利率和營業利益率;第三、EPS〈每股盈餘〉、ROE〈股東權益報酬率〉、ROA〈資產報酬率〉;第四、現金流量等,以上數字都越大越好。
而吳家揚也會觀察上述提及的財報細項,過去5年至10年間的變化,畫出一張「財報趨勢圖」。以台積電為例,中間雖然有財報數字減弱,但觀察過去的財報趨勢圖,研判未來仍然穩定成長,只要沒有意外就可以繼續買進。因此,投資人養成觀察長期的趨勢很重要。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https://udn.com/news/story/6839/3813604
徵信社、婚外情、外遇、電話查人名、車牌查個資、查個資費用、慣性外遇、配偶外遇、徵信社推薦